close
![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pic.pimg.tw/yiliang1107/1385376289-835361968.jpg&width=431&height=354)
記得在大學唸經濟學時,有個理論叫資訊不對稱原理。
內容好像是說,由於投資大眾和公司派的人因為所知的資訊不一樣多,會導致二者的獲利能力不同。
公司派的人提早知道一些內部消息,所以可以先做一些動作。
而為了防賭這種"內線交易",政府會制定法律,盡量把這種情形減少。
不過我發現這理論其實用在任何地方都一樣,而且屢試不爽!
在情場上,有句話叫近水樓台先得月,住遠的人當然吃苦,天曉得又冒出那個情敵,
最後得到美人心的,可不一定是最優的男主角。
在工作場合,有人是out sider,有人則是"圈子內的人",
這兩種人誰是老闆肚裡的蟲? 又是誰在會議上一下子就被轟下台呢?
想要進入圈子,真的是憑實力,還是靠比誰會較了解如何在老闆面前說對他的胃口?
許許多多的關係和團體,其中的生態用這套市場上觀來察的理論幾乎全部都可以適用!
反倒是一些生活倫理、公民道德的美德,要套上還真難!
說來有點不服氣,但現實似乎就是如此....
有時覺得太過現實,對這個世界感到難過。
不過倒是有些老生常談,雖然講的話意思一樣,但卻變得比較中聽: 像是要人圓融處世、彼此要開誠佈公....
其實都是告訴你如何進入圈子內,如何讓你的資訊更多。
可惜的是,往往最會唸書的人,自以為自己懂的最多、變地自大、不圓融,久而久之地變成outsider ,變成象牙塔裡的理論專家
在生活面像裡,我們是不是某一部分也是如此呢?
全站熱搜